姑娘是个“大管家”
时间:2017-04-28 06:41:43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刘向东 朱红

  如果有人问路,你清楚地指给他;如果有人过马路困难,你扶着他安全通过;如果有人需要心灵安慰,你不遗余力地陪伴安抚……做这些“小事”,都是在传递正能量——

  感触

  别看王亚茹只有23岁,却是漯河市滨河路免费“爱心粥屋”的“大管家”。她管理着粥屋的善款善物,是个做了5个年头的志愿者。

  王亚茹18岁时,她的父亲因病骤然离世。这一年,王亚茹面临高考,却精神恍惚。假期偶然一次机会,母亲带着她跟随粥屋负责人龚平一起下乡看望孤寡老人。

  “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到煤油灯。”城市生长的王亚茹在偏僻山区被贫困家庭的境况惊呆了。临走,有位孤寡老人亲热地拉着她不让走,说是看见她就像看见了自己病故的孙女……老人的这番话,深深触动了王亚茹。回来的路上,她和几个同样在城市娇生惯养的同龄人哭成一团。

  大学录取通知书,把王亚茹从漯河带到了郑州。“在学校做的事儿就不说了,反正那三年只要我假期回漯河,每周都会随志愿者一起参加公益活动的。”

  到养老院当义工,到山区看望贫困户,在街头摆免费茶水摊……接触到需要帮助的人越多,王亚茹的心情就越复杂。她有过烦恼:自己的能力太小,不能帮助更多的人;有过困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帮助更多人?更有着这样的理解: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人人都愿意尽自己一份力量,这力量就会无比强大。

  2015年夏,毕业回到漯河的王亚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忙于找工作,而是在滨河路这家“爱心粥屋”当起了志愿者。

  这家爱心粥屋,几年前就开始向困难群众、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他们的收入来源,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打理粥屋的全是志愿者。在这里,负责做饭、采买的志愿者,需要每天早晨三四点钟风雨无阻地赶来。而担任粥屋微信财务管理员的王亚茹,则必须在早晨6点前赶到。

  “大家都叫我‘大管家’。”王亚茹说,她每天的主要工作是把粥屋的饭菜情况、就餐人数等写在黑板上并在微信群里公布出来。“善款来之不易,更要仔细着花。”

  感动

  粥屋每天必须公布的,还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所捐的善款善物以及各项费用的开支情况。

  “说起这些善款善物,有很多时候我被感动得直想流泪。”王亚茹说,在为粥屋捐助的人中,有一位阿姨和一位老人,每月前几天准会按时送来一笔钱,有一次阿姨可能是出差了,晚几天送来时,一个劲儿给她赔不是,“妞,实在不意思,我送来晚了”;有一位每天早上都来粥屋吃饭的拾荒者,每月都会把卖废品的钱交给她一些,她若不收,还会瞪着眼跟她急,“咋了,嫌我手脏还是嫌我手里的钱脏”;还有一些长期在这里吃饭的环卫工,隔三岔五带来一些新鲜蔬菜或自己腌制的咸菜……

  一两个菜,一碗汤,两三个馒头,每天早晨经常七八十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尽管我们曾经都是陌生人,但我们粥屋更像一个大家庭,充满着爱意,充满着善良。”在王亚茹的手机里,建有三个微信群,它们有着统一的名字:每日一善。

  建群的初衷,王亚茹是希望亲戚朋友每人每天都能为粥屋捐出一元钱。“每天一块钱,对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王亚茹说,如今她的三个微信群人数都已超过300人,“每月仅微信红包,我就能收到好几千块。”

  “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是认可公益的,也很想加入志愿者队伍。就像我这几个微信群,有一大半儿是年轻人。我们有一个共同信念:只要我们一起坚持,一起努力,正能量肯定能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王亚茹说。

  感恩

  有一天,王亚茹和几个闺蜜正在街道上走着,忽然有个流浪汉迎面冲她招呼:“闺女,出来玩啊?”王亚茹亲亲热热回应着,几个闺蜜却当场惊呆了。王亚茹笑着解释说:“这有什么,在我们粥屋吃饭的人差不多都这么叫我呢!”

  有一次,粥屋里有个环卫工和一个流浪汉不知怎的产生了矛盾,吵得挺凶,可当他看见王亚茹被吓得战战兢兢端着碗饭站在他身侧时,忙冲那流浪汉说:“算了,我跟你说声对不起,不跟你吵了,再吵都该吓坏俺闺女了!”

  “闺女”的贴心还表现在这里:每天来粥屋吃饭的人中有几个流浪者,经常的,王亚茹会端出温水招呼他们洗手洗脸甚至帮他们洗头;捐来了衣物,也会让他们先捡自己喜欢的挑几件,“干干净净的多好啊!”王亚茹这样细声细语的话,他们爱听,也真心听——有的老年人主动承担起了粥屋打扫卫生、刷锅洗碗摆桌凳的活儿,有的年轻人还在王亚茹的鼓励下转变了身份,当起了“打工者”。王亚茹曾经介绍一个30多岁的流浪汉给一家馍店干起了送馍的活儿……

  “现在的爱心人士太多了,光我们粥屋每月至少能收到十几麻袋衣物、食品等爱心物品。”

  给这些爱心物品找出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常,王亚茹会在忙完粥屋的事情后,请朋友开车带着她到附近的乡村去打探贫困家庭的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配给”他们一些善款善物。

  “爱心,也是会感染的。”王亚茹说,去年底项城市一个30多岁的银行职员来漯河办事时,无意中走进了他们的粥屋。了解到粥屋的情况后,他被感动了,说是想在项城也开一家这样的粥屋。半个月后,他发动当地志愿者准备好了房子、桌椅,再次来到漯河,把王亚茹在粥屋当义务炊事员的母亲请去当他们的“技术指导”,“从春节到现在,我母亲还没回来过一次。”

  正在复习准备考研的王亚茹,也学会了做饭和自己照顾自己。她说:“我很庆幸自己在最美好的年龄能为他人做一些事情。我觉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

  考研之后,王亚茹还有一个约定:去周口帮志愿者协会开一家“爱心粥屋”。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