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医父子 □丁自力
时间:2020-05-17 07:27:45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自18岁当兵离开家乡到转业,我一直在小城工作和生活。30多年的生活磨砺,很多记忆淡忘了,但对儿时行走在乡村防治病患的“中医先儿”,却始终难以忘怀。

  我的家乡邓州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祖辈们受医药文化熏陶,中医药氛围浓厚,崇医尚医蔚然成风。记忆最深的是幼时有一老一少两个中医先儿。老者七八十岁,留着长长的胡须,眉目慈祥,人称老余先儿;少者50多岁,高挑个儿,长相斯文,爱做鬼脸逗我们乐,人称小余先儿。

  记得那时父亲带我到简陋的诊室看病时,两个余先儿总“欺骗”我说吃药不苦,扎针不疼,还说扎针时最好闭上眼睛别看,但当我真的按他们说的做了,才知道又上当了。现在想来,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正是这些乡村医生维护了我们的健康,缓解了乡亲们对于缺医少药的焦急和无奈,伴随着我们度过了那个艰苦年代。

  长大后我才知道这父子俩来自中医世家后人,他们对家乡什么地方长着什么草药了如指掌,围墙上的仙人掌,屋顶上的瓦松,锅底的小灰(百草霜)、水沟里的毛辣子(蒲黄)……跟人说起来时,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初春,为了预防感冒,他们会给村民熬黄花苗根、苇子根、茅草根三根茶喝;夏季来了,他们会告诉村民多喝加盐的温开水,晚上尽量不要直接睡在地上;秋天到了,他们会告诉村民喝绿豆汤、柳叶茶,把夏天圈在肚里的暑气赶走,预防疾病发生。

  老余先儿有很多治疗疑难杂症的秘方。父亲在世时常给我讲,他小时候生了一场重病,家里钱花完了,病却不见轻,看着治愈无望,奶奶决定放弃治疗。老余先儿知道了,再次来到家里,为躺在门口地上奄奄一息的父亲把脉,查看了眼、舌后,对奶奶说:“娃子看着还有救,知道你们日子紧巴,我不要钱,给娃子治治试试,中不中?”奶奶惊诧之后感动不已:“中中中!”就这样,经过老余先儿一段时间治疗,父亲竟奇迹般慢慢好了起来。为了感谢救命之恩,奶奶让父亲认了老余先儿当干爹……

  余先儿父子俩对乡亲们都很友善,哪家有病人,早喊早到,晚喊晚到,风雨无阻。他们用自采、自制、自配的中草药为乡亲们治病,尽量减轻乡亲们的负担。记得有一年秋天,邻居大伯得了“肿脖温”,他们只给包了两毛钱的药,让他回去到房屋顶上采点瓦松捣烂,把包的药掺和在一起涂抹到肿胀面上……几天后,病好了。

  夏秋农忙时,乡亲们常赤着臂、光着脚在地里干活,他们告诉大家,遇到锄头、镰刀伤了手脚不要慌,地里的刺角芽,沟里的毛辣子,路上的干土面都是止血的好药。庄稼生腻虫(蚜虫)了,他们告诉村民,将草木灰撒在叶子的表面即可防虫杀虫;村民喂小鸡时,要掺一些蒲公英的嫩苗叶;猪圈要经常撒一些麦秸烧过的灰,羊下崽时要点燃艾草薰一下。父子俩告诉乡亲们,车前草不但可以治人的暑湿泻痢、水肿病,也可以预防耕牛疾病,在夏、秋两季的饲料中加喂车前草,确保牛的健壮不误农忙生产……

  我一直觉得,医学是爱的产物。现在,村村都有了卫生所,乡亲们也有了健康档案,可家乡的人们还记着余氏父子,虽然他们爷儿俩早已不在人世了。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