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树 □叶剑秀
时间:2020-05-17 07:30:48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走进大山的时候,春光正在飞扬。

  山里有棵千年古树,四人合抱粗,名曰望春玉兰,俗称辛夷树。古树雄拔挺立,每逢春来,冠如巨伞,绽放外紫内白的花瓣,一树灿烂,漫山芬芳。古树历经千年岁月沧桑,把自己修行成一株树王,似成了山里的一尊神,令人膜拜与敬奉。

  古树的枝枝条条都生长着古老的故事,有温暖,有冷峻;古树见证着今日的传奇,风动如歌,福佑一方。

  我慕名前往。村子叫花园沟,有几分诗意。

  陪我去看古树的是驻村第一书记姬中三,来村子扶贫五年了,挺精干的一个年轻人。老百姓叫他“三儿”,听这亲切的昵称,就知道他与村民之间的浓厚情谊。

  天空蓝得纯净,沿崎岖山道而上,在绿叶与花朵之间游走,如在氧吧里穿行。三儿说,古树在半山腰,需两个时辰。

  三儿对这里的坡坡岭岭、沟沟岔岔很熟,一棵小树,一株花草,他都能说出名字和用途。我有些惊讶。三儿说,通往山间的路,哪儿有块啥形状的石头,哪儿有弯道他都能随口说出来,全村谁家大门、灶台朝哪个方向,都在他心里装着。

  我充满好奇。

  行走间,迎面过来一位老人,一脸不悦。三儿问,拉着枯皱脸,这是咋了?老人走出几步,愤愤说了一句,看不起人,不想搭理你。三儿哈哈大笑,我有些迷惑。

  三儿讲了他们之间的故事。

  老人叫郭长根,住在二道沟的边缘上,有几间土坯房,妻子走了,有个儿子正上高中。五年前三儿刚来时,郭长根家里穷得叮当响,日子在贫困线上游移。三儿找上门时,发现他养一箱土蜂,就鼓励他扩大规模,打包票帮他销售。老人信他,一下子拓展到十四箱。养土蜂基本不用管理,闲暇时间,三儿介绍他到村上的工地上打零工,每月能挣几千元,还安排他当护林员,每月有500元的报酬。

  去年他儿子考上大学,三儿跑前跑后帮他争取到了贫困大学生救助金。

  郭长根家的房前屋后,布满了蜂箱,一箱最少能产10斤蜜,每斤100元,这样算下来一年仅卖蜂蜜就能收入1万多元。

  三儿帮老人申请了养蜂补贴、种核桃树补贴,加上他挖山药等一年的收入在3万元以上。三儿还从村集体收入中申请1万元,把老人的土坯房进行修缮,扶贫救活了一个家。

  三儿对老人的生活照顾无微不至,家里的电扇、电暖器,盖的被子、穿的大衣都是三儿送来的。有一次三儿又去送东西,老人无论如何要留他吃一顿饭,三儿婉言谢绝,从此老人和三儿结下了“恩怨”。

  我被这个故事感动,想知道村里更多的人和事。三儿就从头给我讲他和花园沟的情缘——

  三儿是教师,坐过几年办公室,2015年国家扶贫战略实施,他主动申请下乡,被派驻花园沟村。

  花园沟村坐落在豫西鲁山县团城乡的大山深处,民风淳朴,偏远闭塞。全村人均耕地0.2亩,23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226户785人,散落在10多平方公里的山沟里。山高路险,出行不便,属重度贫困村。

  三儿说,刚来两个月时间,他跑遍了全村各家各户,最远的化石山村民组距村部有10多公里,去村里的小路只能步行,来回要一天时间。驻村五年来,这个组他每年至少要去四次。

  来这地方,后悔吗?实话说,真有。初来乍到,目睹村民穷困潦倒的生存状态,不知从哪儿做起,心有点透凉。

  怎么留下来了?凭着一腔热血和激情,学会慢慢适应呗。

  三儿讲得不紧不慢,我听得入耳入心。

  独自一人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最难熬的就是漫长的秋夜。山里的夜晚格外落寞和寂静,除了天上的星光和月光,四周被黑幕笼罩,院门前小河的流水,如泣如诉,犹如吟唱一曲悲苦的歌谣。夜虫的嘤嘤嗡嗡和林间鸟儿的啾鸣,催生更多的孤独和惆怅。残酷的现实和煎熬的心情,想诉说给家人,打开手机却没有信号,他不止一次地默默落泪。在凄凉的夜晚,睡不着,就躺在床上问自己,你怎么来的?来是干什么的?问过,就起身写日记:用脚,走进每一家农户;用心,聆听每一位村民的心声;用力,干好每一件实事。

  凡事只要用心,总能寻到契机。情况摸清吃透是关键,白天走村入户调查,晚上挑灯整理资料,虽繁重,也快乐。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28户470人,这数字大得惊人。

  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是什么?只有找到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其实,花园沟村就像养在深闺中的村姑,天生丽质却无人知晓。花园沟的茫茫山野,盛产山药、葛根、蒲公英、辛夷、山茱萸、桔梗、柴胡等野生中药材;有椴木香菇、黑木耳、野蘑菇、拳菜、珍珠花等山珍;还有绿色健康的农家散养柴鸡、土猪肉,自然馈赠的山泉冷水鱼、泉水小河虾,营养滋补的野蜂蜜、野猕猴桃。世代村民是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苦穷的日子。

  束缚和羁绊山民的绳索,是出行的道路和封闭的信息。路能打开山门,让闭塞的村子与外面的世界通行,让外面的人走进来,让村里人走出去,这里就会变成另一片天地。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这里居然没有手机信号与网络,就像阳光照耀不到的角落。

  走了一程,我们坐在一块山石上憩息。三儿有些感慨,让我俯瞰村子。

  果然是一幅精美的图景。一条条山区公路,仿若银色的丝带,在青山绿树的山间蜿蜒盘旋。

  三儿说,在筹划修路的日子里,他白天连着夜晚,到处奔波忙碌,寻求多方支持与资助,睡过车站,一天吃过一顿饭,筹集到182万元工程款。从龙王庙村到花园沟村,全长5.5公里,道路由原来的3米拓宽为4.5米。修路的近半年时间里,他就泡在工地上,哪个弯道需要加宽,哪里要加个排水沟,他亲自规划。他还请来村里4位老人监工,严把质量关,因为这条路是富民路,饱含着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深情厚谊,不能有半点马虎。

  说话间,三儿挥手指向一座山头:看到没?那是省通信局投资50万元在花园沟搭建的信号塔,由移动和联通合用,为花园沟接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记得设备拉回来的时候,全村沸腾。三儿和自发组织起来的村民们,肩扛推拉,把所有设备搬运到山上。那个场面很感人,个个脸上写满笑意,累并快乐着。

  信号塔投入使用,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我们继续前行,隐约看见了古树的身影。

  三儿突然停下来,淡然一笑说,我在这个地方差点丢了性命。三儿说,那时候还是蜿蜒小道,弯多陡峻,他骑摩托车上山入户家访,返回途中,不慎滑下深沟,不知昏迷多长时间,被村民发现送到县医院,幸亏无大碍。

  一次生死经历,三儿却说得平淡无奇。我不禁看他一眼,他额头上冒着汗珠,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亮光。

  你终日在山里忙,家谁管?

  我随意的问话,竟让一个魁梧壮实的汉子哑然了。三儿望着层峦叠嶂的远山,细密的汗水流向眼角,瞬间濡湿了他的双眼。

  拐过一个山嘴,三儿舒口气,娓娓诉说往事。到村里工作后,他和妻子的关系闹得很僵,差点就离婚了。在民政所,离婚协议写好了,签字时他丢下妻子,冲出去跑了。

  妻子是一名中学教师,那年大儿子不到7岁,小儿子才1岁,家里还有个患病的母亲。父亲去世时,母亲受过刺激,落下了精神恍惚的毛病,有时说走站起来就走了,走出很远了才清醒过来。常常令人担心她哪一天出走后找不到回家的路。

  妻子勤恳敬业,担任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数学课,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到学校,晚上10点才能回到家,默默地承受着工作和家庭的重担。

  可他把一切负担都甩给了妻子。

  2016年8月,因暴雨冲垮了到村里去的4座漫水桥,他困在村里22天。2017年冬天,因大雪他被困村里31天。工作忙起来他半月二十天回次家是常事。妻子见不着他的身影,甚至连一句安慰关心的话也听不到。

  现在呢?还僵着?

  三儿说,早和好了,缘由是那次摔伤住院。

  他在县医院住了九天,妻子和儿子轮流陪护,那是他几年来和妻儿团圆最长的时光。

  村里一拨儿一拨儿的人到医院探望他,脸上布满焦虑和担忧。一次次的拉手流泪,一次次的殷切期盼,妻子都看在眼里。三儿在病床上向前来探望的村干部吩咐工作,稍有空隙还要填写贫困户的明白卡。妻子明白,他的心在大山深处,在贫困户身上,山里人需要他,他离不开大山。

  出院返乡的时候,妻子给他一个意外惊喜:在娘家拿来几万元钱,你再凑点,买个车吧,扶贫任务这么重,工作起来也方便、安全。

  三儿说,回乡的路上,他眼泪一直未干……离古树越来越近了。

  驻足下来,三儿顺手指过去,这儿是南沟自然村,这里有两个五保户弟兄,我们去看看吧。

  我跟随三儿沿着一条小路走向林子深处,好大时候才看到绿树掩映中的一所房子。三儿说,这里住着两位老人,哥郭再富,82岁,弟郭再兵,72岁,兄弟俩性格不合,两人不仅各住各的,连厨房也是两个。三儿来调解过好几次。这不,弟兄俩正在合伙儿做饭,看到我们笑嘻嘻地迎接。三儿进屋摸了摸铺的盖的,又进厨房查看,回头对老人说,你俩相互照应好。馒头和蔬菜都不多了,我明天送来。临别时,我分明看见两位老人眼里淌着感动的泪花。

  翻过一个斜坡,三儿又领我走进一座石墙小院,院内的三间房屋,是村里花2万元新盖的。三儿说,这里住着82岁的郭再杰老人。老人孤居山中,是五保户,所以他要时常过来看看。明天把老人需要的东西也顺便带过来。

  这些事你都要管?

  三儿仍是笑意灿然:当然啊,一个也不能落下。抬头望去,古树的轮廓明晰起来。现在村里情况怎么样?

  三儿略带自豪地笑了笑:现在的情况你都看到了。几年间,争取上级拨付资金30万元,建成了两层14间的花园沟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活动室、文化活动室、扶贫攻坚办公室、团体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一应俱全。投资30多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让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扶贫,扶是基础,脱是根本。铲除穷根,脱贫致富才是长远之计。

  村“两委”会班子制订出了建立种养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等振兴花园沟计划。鲁山县教体局全力支持,拿出40万元帮扶资金,把村里废弃的教学点改造升级,打造成了一个可以同时接纳20人吃住的农家乐四合院。2018年4月,引进河南金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入驻,接手集体农家乐,纳入公司化经营管理。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三儿带领村“两委”乘势而上,动员公路附近的头道沟村民组的十几户人家开办农家乐。过去,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花园沟的山货大多都烂在了山里。2018年,花园沟种养合作社挂牌成立,主营本地土特产,合作社的收入作为村集体收入。合作社成立当年营业额就达到了20多万元,村集体也从办合作社中收益了5万元,2019年营业额翻番。村集体有一定的收入之后,拿出一部分钱对排查出的24户土坯房进行了修缮,安装了路灯,方便村民出行……

  花园沟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休闲理想目的地。

  说到高兴处,三儿拉我坐下来畅谈花园沟的远景规划。他说,花园沟虽然景美,但成点不成线,他们计划先把头道沟的楚长城遗址和二道沟的两个山寨连起来,形成小环线,然后再招商引资开发棋盘山、三道瀑等景点。

  花园沟村远离尘嚣烦扰,游人至此,住进背依青山、面朝清流的木屋,凭栏赏月,思山水之妙,品一壶茗茶,聆听溪流琴韵,享林涛天籁之音,该是一种别样的惬意与舒心。

  我听得如醉如痴。

  千年古树就在眼前了。举首仰望,古树遮天蔽日,花香四溢,生机盎然。绕古树一周,可见粗细交错的须根深扎在肥沃的土壤,不断向四周延伸、扩展。这是一棵生命之树,以坚韧的毅力和博大的情怀,护佑一方平安、富足,这便是世代山民永恒的福祉。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