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桥瓜事
时间:2020-08-18 07:46:41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扶沟的蔬菜很有名,梅桥的黄瓜“独一份儿”。

  梅桥人说:“咱家的黄瓜,瓜条直,色泽亮,口感好。”市场商户说:“梅桥的黄瓜不卖完,别家的黄瓜卖不动。”

  正是瓜果满藤时,8月16日,记者来到扶沟县柴岗乡梅桥村,却大吃一惊。

  日光温室大棚里空空如也,土壤光坦坦裸露着。别说黄瓜,连根黄瓜秧也没有。

  不仅如此,找人采访也颇费周折。满村寻访菜农,竟找不到几个人。

  看到记者一脸疑惑,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模梅根清笑谈原委。

  “你们来得不巧,正赶上歇地。”

  “歇地?”

  “地和人一样,忙活了快一年,也要歇歇。”

  原来,梅桥黄瓜全是“反季节”种植。每年10月下苗,11月摘瓜,一直持续到来年五六月份,种一季,至少能收7个月。

  每年7月至9月则是“休棚期”,也就是梅根清说的“歇地”。拨弄着脚下发烫的土壤,梅根清告诉记者,借助夏日高温,能有效杀死土壤里的病菌,减少病虫害发生,有利于下一季黄瓜生长。

  “一季黄瓜收益多少?”

  “过去设施陈旧产量低,一亩地一年也就收个两万来斤,现在能收四五万斤。最贵时在春节前后,五六元一斤,一亩地毛收入6万多元,除去各项成本净落三四万元。”

  梅根清介绍,梅桥种植大棚黄瓜有20多年历史了。大面积形成气候,始于本世纪头些年,一度以“发展高效农业,致富农民群众”的“梅桥经验”闻名周口。可随着形势发展,竞品增多,梅桥黄瓜优势不再。

  梅桥黄瓜产量和效益的大幅提升,得益于这两年的“二次创业”。

  大棚设施“鸟枪换炮”:土壤翻新,墙体加厚;竹木改钢管,草苫变棉毡;卷帘机取代人工,薄膜换用新材料……多项新技术,让大棚承重能力明显提升,保温性能更出色。

  管理经营“提档升级”:成立蔬菜合作社,统一购料、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销售。同时,注册“新梅园”商标,积极抢占高品质蔬果市场,以绿色产品打响品牌。

  “二次创业”不仅提升了梅桥黄瓜的品质,平均每斤比周边市场高两三毛钱,还让梅桥黄瓜声名大噪,销量猛增。

  “我们的黄瓜不愁卖!”梅根清说,如今,梅桥黄瓜在省内各地拥有一批固定客商,还与丹尼斯、万果园等大型超市进行“农超对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春节前后,供不应求,客户来了,甚至要等上一两天。”

  产销不愁,村民收入日益丰厚。走在村里,一座座绿荫中的二层农家小楼与田间连绵不绝的银色大棚相映衬,颇引人注目。

  这些年,黄瓜种植不仅富了梅桥村民,还引领邻近乡村1000多人脱贫致富,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建造日光温室大棚3000余亩。

  随着梅桥黄瓜走俏市场,梅桥人也变得“抢手”起来。

  多年的种植经验,使菜农们掌握了扎实的日光温室种植技术,村里陆续出现一批像梅根清一样的“田秀才”“土专家”。

  梅桥成立了大棚建设专业队伍,对外搞技术输出。每年向外地派遣技术人员一二十人,年工资八九万元,村民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现在,正是歇地的时候。但大伙儿闲不住,都外出给人家当技术员哩。”梅根清一番话,让记者疑惑顿释。

  原来如此!难怪梅桥此行,不见瓜与人。待过些时日,相约秋冬,再来探访梅桥瓜事。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