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旗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迎来研学学子
时间:2025-07-02 09:45:31 | 来源:豫网 | 作者:

  7月1日,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学子组成法耘同耕实践小队,到双旗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研学。

  双旗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馆长段双奇介绍:馆内有织布机、耧犁耙、煤油灯、太平车、牛笼嘴、铡刀、马灯……12万件,涉及农耕文化的吃穿住行玩乐等方方面面。这些老物件,不仅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文化宝库,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使大家近距离触摸那些被岁月雕琢的农耕文明。这些农耕老物件的精美,蕴含着先人的智慧与汗水,是农耕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子们轻轻抚摸这些曾紧握在祖辈手中的农耕老物件,仿佛感受到了岁月赋予的厚重温度。

  段双奇亲历了城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感慨道:“每一件农耕生产器具的产生,都有一个发明创造的动人故事,都蕴含着我们祖先的勤劳和智慧,都见证着我们的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史。”

  学子们说,参观“双旗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还让他们更加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家园。这些农耕老物件在无声提醒我们:唯有深刻认识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经脉,唯有主动投身法治乡村的建设洪流,才能让希望的田野在法治阳光的照耀下,孕育出更香甜的果实。

  双旗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馆长段双奇表示,我们应该将农耕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薛宇君/文 孙天宇/图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