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 □韩峰
时间:2020-10-16 07:51:38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锄是农家最常用的农具之一,除了冬天,锄基本上是闲不住的。春天锄麦子,夏秋锄玉黍、谷子、高粱、大豆、棉花等。过去说“立了秋,挂锄钩”,等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后来我当知青时又听说,“立了秋,猛一搂”,还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庄稼离不开锄,一旦离开,各种草就会探头探脑地拱出来,分享庄稼的水分、养分和阳光,挤占庄稼的空间,从而使庄稼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甚至减产。我揣测,锄也肯定不愿意离开庄稼,一旦离开,心里就空落落的,它不忍看到疯长的草欺负庄稼,也不愿离开紧握它的温暖有力的手,与人、与庄稼,它觉得都有一种感情。它可能也知道,人对它也是有感情的,隔些天,就扛着它到了地里,从这头锄到那头,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地锄着。累了,直直腰,用挂在脖子里的灰白色毛巾擦擦汗,或坐在地头、坟头的树荫下抽上一袋烟,或躺在草地上枕着千层底老布鞋草帽盖住脸眯上一会儿,然后起身往手心里唾口唾沫,又握住它,弯下腰,重复着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的动作。人与锄的感情,类似于手足之情。

  少年时,我学会了锄地。那时,县城的学校放假,老师都要求学生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并且开学时要带来生产队的证明。所以,每逢放假,我就要回到乡下老家。初次锄地,虽然模仿着别人的样子一推一拉,小心不锄到禾苗,但却不知道前进的脚步也是有讲究的,就像豫剧《朝阳沟》中拴宝教银环锄地那样,要“前腿弓,后腿蹬”。而我是根本就不讲究这些,碎步向前,脚印几乎一个挨一个。爷爷发现后,说你这样锄过去,把地又踩瓷实了,等于白锄了。是啊,小碎步踩瓷实的地,不仅起不到松土保墒的效果,如果墒情大的话,还会把刚锄掉的草踩进土里,使草复活。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我学会了“前腿弓,后腿蹬”,一步是一步地向前。如果草贴近禾苗,为避免伤到禾苗,就像爷爷那样,弯下腰用手将草拔起。

  当午的烈日下,爷爷、二叔和其他汉子裸露着的古铜色脊梁上,冒出了绿豆大的汗珠,它们集结起来顺流而下,流入腰部。草帽下黑红脸上的汗珠,则点点滴进了土中,真实地诠释着唐代李绅那首非常著名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曾问爷爷,为啥要顶着太阳锄地呢?爷爷说,锄下有火,天越热越锄地,锄掉的草很快就会被晒死。如果是雨水多的时候,还可以使土地尽快干松。爷爷还说,锄下还有水,特别是天气干旱时,草和庄稼争夺有限的水分和养分,这时锄地,既锄了草,又使土地表面形成保水层,有利于庄稼的根往下扎,去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营养。

  春秋夏经常早出晚归的劳作,锄板蘸着爷爷、二叔和乡亲们的汗水,磨砺得明晃晃的,在阳光下闪着银光。那银光,是土地舞台上的激光,与犁铧、耧铧、耙齿、镰刀的激光一样,照射着爷爷、二叔和乡亲们的愿望。锄刃也磨砺得像刀一样锋利了,身体也仿佛被磨蚀得损失了几分几寸。斩除了多少杂草,锄已不记得,只记得牢记自己的使命,劳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秋末后,锄才有了喘息的机会,才和犁、耙、耧这些好兄弟聚在一起,叙谈着一年来各自与主人与土地的亲密接触。这时,犁、耙和耧都靠墙站着,锄则像倒挂在树上的猴子挂在墙上。

  布谷声声中,锄醒来了。爷爷擦去它脸上的锈斑,它又容光焕发地爬上了爷爷的肩头……

  如今有了除草剂和锄草机,锄基本上退出了广阔天地的大舞台,但每逢看到它,总有一种亲近的感觉。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