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过会 □杨林防
时间:2021-03-19 07:44:21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伴着春天的脚步,在我的家乡豫北农村,迎来了赶会的高峰期。十里八乡的村庄,连着日子“过会”。每个村过会这一天,比过年还热闹,家家户户都忙着招待亲朋好友。

  过会,是民俗,更是乡愁。在我的记忆中,乡亲们喜欢说“骡马大会”,是因为过会时最大的交易区是牲口交易。随着时代的进步,乡村过会展示交易的商品也在不断升级,逐步变成了现在的时装展示会、农机展示会、特色农产品展示会等。但不管怎么变化升级,商品交易展示的性质没有变,吸引着周围三里五村的人来赶会,热闹劲儿不曾降温。

  农历二月初七,是我老家村里过会的日子,也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日子。每年村里还请来豫剧团,唱几台大戏烘托气氛。过会前两天,各家忙着提前接亲戚来看大戏。开戏前,喊“姥爷、姥姥、妗子、姨……”的声音此起彼伏,一听就知道外村的亲戚来了。接连几天,戏台前都是人山人海,浓浓的喜庆氛围弥漫在村里的每个角落。

  有亲戚来看大戏,各家越发显得忙碌。提前炖肉、炸丸子、蒸馒头,家家香味四溢。走在街上,满耳朵是戏曲声,满鼻子是肉香味,相互打招呼都是一句:“准备咋样了?”卖蔬菜的、卖豆腐的、卖酱油醋的,各种商贩在村里摆开摊点。漏皮渣的摊点前最为热闹,人们端着菜盆排起长长的队,刚出锅的红薯粉条在菜盆里凝结成一坨,就成了皮渣。漏皮渣是一道乡村特产,可炖可煎,不仅是做烩菜的重要配菜,更是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各家都会准备两三个皮渣坨子。

  过会当天上午,各家的亲戚陆续来赶会。亲戚有姥姥家的、姑姑家的,还有儿媳娘家的、嫁出的女儿家的,这些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都是不请自来,倘若不来,主人还会埋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仅各家的日子越来越好,社会交往面越来越广,亲戚变得也越来越多。过会前,各家邀请生意上的客户、打工的伙伴以及老师、同学来赶会。我们家有一门老师亲戚,是二哥的初中老师,每年过会时,他都带着家人来赶会,增添了我们家的文化味儿。

  亲戚越多,显得越热闹,主人越高兴。过会这一天,亲戚的多少,门口停放的车辆多少,竟成了人们评判各家人脉关系的依据。谁家亲戚多,就觉得很有脸面。儿时,我们家亲戚少,过会时显得很冷静,好像是村里热闹氛围中的一个“凹地”。我们姐弟五人工作后,一群同学、同事来赶会,家里一下子显得热闹了,父母的高兴溢于言表,穿着围裙忙前忙后,拿出最好的厨艺,只怕慢待了亲戚。

  亲戚们也不会空手而来。儿时的记忆中,亲戚一般提一篮子白面馒头,但主家只能拿一半,得“回”一半。亲戚走的时候,再赠送一些丸子、皮渣,还是满满一篮子,这就是礼尚往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亲戚拿的礼物也在不断升级,由白面馒头、油条,变成了水果、饮料和啤酒。相比之下,“回”的礼品不但没有升级,反而省掉了。

  不过,各家招待亲戚的饭菜一直在升级,由最初的烩菜,演变成了凉菜、热菜相搭配。亲戚们先是吃菜品酒,酒足时,再上传统的烩菜。烩菜的配菜由原来的几样变成了现在的十几样,充满浓浓的乡村味道。不仅仅是亲戚,我也一样,往往不吃馒头,吃满满一大碗烩菜,撑得直打饱嗝。亲戚们吃饱喝足,到会上溜达一圈,不为买东西,只图个热闹。

  过会是忙碌的,更是喜庆的,这种忙碌和喜庆的氛围,传承着乡愁。从村子里走出去的人,不管走得再远,不管离开的时间再长,都记得村里过会的日子,记得自家的亲朋好友,记得过会的饭菜香……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