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礼治水
时间:2021-03-26 08:41:25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本版插图/王伟宾

  □梁小兰

  一

  大明官员宋礼,在清雍正时期被敕封为“宁漕公”,光绪五年,他又被朝廷敕封为“显应大王”。朝廷褒扬他:“宋尚书圣德神功不居禹下。”

  宋礼作为明朝官员,为何会受到清王朝如此之高的评价?

  生于元末明初的宋礼(1359—1422),今洛宁人。小时候的宋礼聪敏好学,在乡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被推荐进入京城国子监读书。在国子监,他勤奋刻苦,表现十分出色,被吏部推荐到山西做了按察佥事。按察佥事为明朝正五品官,官位可说是不小。

  在按察佥事任上,宋礼秉承为官之道,认真履职,锄奸剔蠹,执法严明。郡县有司一些贪戾之徒,也不敢再行贪贿之风、大肆搜刮民财。宋礼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由于宋礼勤勉能干,恪尽职守,永乐二年(1404),他被永乐帝朱棣擢升为工部尚书。

  二

  宋礼当上工部尚书的第五年,母亲去世,得皇帝恩准,宋礼回家守孝。宋礼守孝的第二年,适逢会通河淤积,皇帝决心疏通会通河,以方便漕运,便下旨让宋礼主持会通河的整治工作。于是宋礼开始了长达八九年的会通河治理。

  会通河开凿于元代,属于大运河的一段,元朝末年,黄河决口,会通河受泥沙淤积,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在原武决口,安山湖水绝断,会通河瘀滞地段更有三分之一。会通河的治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在此之前,宋礼并无从事这项工作的经验,可见他面临着多么严峻的考验。

  到任后,面对会通河的复杂情况,宋礼不辞辛苦,日夜查询资料,了解当地地理水文概况,认真考察、勘测地形,设计治理方案。为了更多了解情况,解决难题,他布衣微服走访当地百姓,搜集民间治水资料。在汶上县城东北的白家店村,宋礼遇到了当地的土水利专家白英,他虚心向白英请教,当他听到白英“借水行舟,引汶济运,挖诸山泉,修水柜”等良策时,大喜过望,遂邀请白英参与治河工作。

  在白英的建议下,宋礼主持修建了堽城与戴村之间的大坝。大坝绵延五里,有效遏住汶水,并将汶水引至运河制高点汶水县南旺镇,形成水脊,使河水南北分流。并设置水闸,根据时令蓄水、放水,同时,疏通会通河沿岸的南旺、安山、昭阳、马场等天然湖泊,修成“水柜”,最终解决了运河缺水的难题。

  京杭大运河在淤堵多年后,终于畅快地流动起来。会通河的疏通,使得漕运再次兴旺,解决了明朝南粮北运的大问题,并一直惠及清朝。有人评价这项工程:“真令唐人有遗算,而元人无全功。”

  据《明史·运漕证序》记载:“元开会通河,其功未竣,宋康惠踵而行之,开河建闸,南北以通,厥功茂哉。”在疏浚运河过程中,宋礼还了解到,海运风险大,航船并不结实,时有漂流沉没的,而一些官员又多摊派,不顾船夫死活,遇到风浪大时,船沉粮毁的现象经常出现,宋礼又上书朝廷:废除海运,改行漕运。

  为此,宋礼还算了一笔账:海船一艘,一百人运一千石粮,而这笔费用如果用在河船上,可造船二十艘,每船十人,可运四千石粮。显而易见,漕运有很强的优势。永乐十三年,海运停止,漕运繁荣,这既保障了船夫的安全,减轻了百姓负担,又减少了国库开支。

  从此,明、清两朝漕运畅通了500余年,繁荣了经济,造福了百姓。

  三

  永乐年间,明朝计划修建北京城,而修建宫殿需要大量木料,宋礼奉命入川采伐木头。四川距京城1400多公里,路途遥远,这对宋礼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永乐二十年,宋礼再次奉命到蜀地督采木头,其时他已是花甲之年,正是儿孙绕膝,享受天伦的时候,而宋礼还奔波于蜀巴。而且楠木多生在原始森林的险峻陡峭之地,伐木是一件极其艰险之事,运出山则同样艰难,而所有事情都需要宋礼操持主办。《明史·宋礼传》记载,“礼伐山通道,奏言得大木数株,皆寻丈,一夕自出谷中,抵山上,声如雷,不偃一草。”这说明伐木后,不仅要砍山通道,还要觅得有水之处,让木头顺流而下。说起来轻松,而实际工作却是千难万险,往往一块大木头,得经过八九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由于积劳成疾,宋礼不幸卒于任上……

  宋礼一生为官多年,当过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单在工部尚书的职位上一干就是18年,掌管着全国的水利、土木、交通运输等。按说,这么一位朝廷大员,家里肯定资财不少,但是宋礼去世后,人们发现,他家无余财,连安葬费都拿不出来。

  同僚们也不相信,堂堂朝廷一品大员,竟清贫如此,纷纷上书参奏宋礼。明成祖朱棣本就猜忌多疑,谗言听多了,他也不信宋礼真能两袖清风,于是下令对宋家彻查,并发话在查清之前,不得下葬。

  一代廉吏终究是经得起考验的。都察院历时一年半时间,终于确证宋礼人品高洁,清廉奉公。在礼部尚书吕震的操持下,宋礼终于入土安葬。

  “一品高官无殓资,清风两袖垂后昆。”这是后人对宋礼的评价!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