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上市公司别“脱了缰”
时间:2016-04-15 11:48:36 | 来源:河南商报 | 作者:然玉

  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披露进入高潮,伴随着“扭亏”“保壳”“业绩冲刺”等关键词的出现,政府补贴红包也纷纷露脸。政府补贴多则几十亿元,少则几百万元,上市公司各取所需,有的公司实现了扭亏;有的公司扮靓了业绩;有的虽然有补贴红包助力,但仍无法“脱贫致富奔小康”。(4月14日《京华时报》)

  在很多时候,向特定企业发放财政补贴,是地方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一种方式。比如,新能源补贴、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资金等,是为了鼓励产业格局优化升级。再比如,课题专项经费、科技成果转化补助金等,也同样有法可依、有的放矢,完全可以看作是公共财政支持科教事业的基础投资。凡此种种,呈现在上市公司年报中,被外界笼统表述为“政府补贴红包”,并不准确。

  令人不安的局面在于,许多上市公司的收入构成中,“政府补贴”竟占据大头,某些企业早已失去了市场生存能力,依靠财政补助续命死撑。

  此种做法,虽然能让公司纸面业绩达标从而保住上市资格,但也引发了一连串的恶果,一方面,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形同虚设,严重干扰了资本市场正常的优胜劣汰;另一方面,客观上制造了劣质资产绑架政府财政的困境,造成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

  地方政府甘愿给上市公司注资输血,有着自己的苦衷,出于保障就业、维护税收等考虑,只能被迫出钱帮助相关企业实现保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不能用市场逻辑、资本逻辑去理解,而是彻头彻尾的政绩逻辑!无序的政府补贴,已成为针对投资者的战术欺骗。这种近乎舞弊的行径,既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阻碍了实体经济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的进程。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