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8.4米的“世外桃源”
时间:2017-04-27 05:54:42 | 来源:河南商报 | 作者: 高云

  豫网拄根拐棍,背着双肩包,52岁的王彦涛要登山了。他走的是杂草丛生的“野路”,脚下,没有一处平坦的石阶。

  每一个拐弯,每一块标志性的大石头,每一棵老树,他都熟悉。

  毕竟,这条路,他走了32年。

  32年如一的上班路

  王彦涛的目的地,是嵩山的跑马岭。

  海拔1178.4米的山岭上,有全省唯一的国家基准气候站——嵩山国家基准气候站。

  他,是这里的站长。

  这里全年无休,从1956年开始,见证着风云变化,气候变迁。除了 “暂停”的十来年,这里的气象数据一直是预报天气、分析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

  “‘五岳’都有气候站,只是有的条件好些,汽车能直达。”王彦涛说,我省的另一座高山气候站在鸡公山,也能开车直达。

  常年在山上工作,他落下了俩“职业病”——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心脏病。

  他回忆起初走这条路的场景。

  1985年8月毕业后,他独自一人背着行李,用了近4个小时才到气候站。而如今,他一般两个多小时就能“到站”。

  煤油灯曾是这里的唯一光源

  爬上山岭,平坦的跑马岭上,嵩山国家基准气候站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平房里,窗明几净,有电、有水,还有宽带。

  和王彦涛初来时比,这里简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时候,杂草丛生,房屋破旧不堪,照明靠煤油灯,看电视靠汽油发电,吃水靠肩挑背扛。”他说。

  他的老同学、郑州市气象局纪检组长张振中清楚记得,刚工作不久,王彦涛就给同学们“群发”信件,要买煤油灯罩,而同学们工作的地方早就通了电。

  那时站里有个宝贝——日立牌彩色电视机,可看电视用的电得用汽油发电机发。“经常是看电视的时间还没有修发电机的时间长。”王彦涛说。

  到1998年8月,这里通电当晚,王彦涛还和同事们吃着饺子狂欢了一场。

  洗澡、吃喝,水源都是雨水

  山顶也能通“自来水”,这在过去,简直不敢想。

  可这里的“自来水”,水源是雨水。

  院里,有“水窖”,碰上下雨天,山上的雨水、地面径流汇集于此,经砂石过滤、渗透,流进“水窖”。这里的水,过滤后,主供食用。

  房顶上,还有集雨装置,收储的雨水则主要用来洗手、洗澡等。

  “现在一年能集好几百吨的水,能放心洗澡了。“王彦涛说,过去吃水经常要到1400米外的一个山泉挑,十天半个月也不敢洗次澡。

  坚守

  “单调”比“清闲”更适合

  这里,冬春风大寒冷,夏秋雾多潮湿,极端最低气温有-25℃,最大风力达到14级。

  “最长连续雾日为42天,一个多月不见天日。”王彦涛说。

  这些年,虽说条件改善,可还是少有人愿来工作。为此,省气象局专门出台规定,每年招聘2名大学毕业生,在这里工作3年后,再分配至其他县局工作。

  如今,6名大学毕业生成了这里的“主力”。谈起工作状态,新成员们说,“单调”比“清闲”更适合。

  有人说,按年龄,王彦涛可以从站长位置退下来了,可他“舍不得”。

  “退下来,就跟退休没多大差别。我这个年纪,爬爬山没什么不好。新人总要有老人带。”他说,他想把余热发挥在工作上。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