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不老
时间:2016-05-20 06:07:55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图/陈更生 文/陈炜

  

  豫网第一次看这张照片,我就被深深地打动了。小姑娘的神情和她身边的场景,让人感慨不已。

  生逢“文革”的一代人如我,文化娱乐生活极度单调和贫乏,这代人成长的背景音乐似乎就是声腔高亢的样板戏,偶尔能在夏夜的大树下,被瞽目艺人的简板和鼓点,带入武松打虎的现场或是岳家军的阵前。

  幸亏还有电影。

  两根木桩栽实,三只喇叭装好,滚着黑边的银幕扯起来了,电源已备好,机器已擦亮——万事俱备,只等天黑。此时,关于电影的信息早已传遍三里五村、大街小巷。呼朋唤友,挈妇将雏,人们提着马扎扛着条凳,在苍茫中从四面八方络绎向银幕集合。这是乡村父老的精神盛宴,更是街巷孩童的欢乐据点。

  月黑风高何足挂齿,银幕上更有销魂故事;月上柳梢自不必说,银幕下有的是青年男女约会好去处。

  那年头,电影放映员受尊重和欢迎的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明星。人们吃着粗茶淡饭,却招待放映员吃香喝辣,那其实是对“文化使者”的敬重。也许还有一点私心,为的是让他们酒足饭饱之后精神抖擞投入工作。因为接下来的两三个小时里,他们必须走马灯似地从一个村子的放映点“跑”到另一个村子的放映点,将刚刚换下来的电影胶片取走,送抵另一个地方。即使走小路过短桥马不停蹄,也常常因为路途不畅而迟误,一个本子放完,等上一袋烟的工夫再看下一本是常有的事。放映期间,银幕上总会出现几次胶片熔化的镜头,听到几声突然降调的音乐,这是电压不稳所致。不必担心,烧熔的胶片立马会被重新剪接,音乐又会流畅起来。遭遇停电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远处备用的发电机就派上用场了。常常,人们是在发电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看完一部片子的。尽管这样,也没人抱怨,更没人离场,人们对电影的忠诚度绝对不容置疑。

  作家王朔曾生动描写过部队大院放映电影的场景。一群少年在银幕的背面看得不亦乐乎,银幕上的人都是左手划拳左手打枪振左臂而高呼,那场面似曾相识又十分怪诞……这些,也许只有在那个年代才不足为奇。我曾经在父亲办公室的墙壁上,看过朝鲜电影《摘苹果的时候》。伴随着16毫米放映机均匀的咔嗒声,在只有作业本那样大的画面上,电影渐入佳境。半亩方塘见天光云影共徘徊,那种奇妙的感觉,以及不断涌来的幸福和满足,历久弥新。

  电影对于一个少年的成长,竟会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它放飞了少年的梦想,是我与世界沟通的媒介和桥梁,透过银幕,我结识了董存瑞和瓦尔特,参加了十月革命和抗日战争,认识了阿诗玛和李铁梅……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电影,我们的童年会是多么的单调和乏味。

  时光流逝,电影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超宽银幕、3D影片、IMAX电影层出不穷;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让世界瞩目,来自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广大县级城市的“小镇青年”,正走进电影院,成为一个新兴的文化消费群体。3月28日,一块长100米、宽25米、重1.6吨的世界最大银幕在安徽芜湖问世,这排场与几十年前的小银幕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即使这样,我仍相信,无论技术多高、场面多大,银幕故事永不过时。因为,电影是一个时代的表情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