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我编导” ——记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致富能手、身残志坚女强人权菊先
时间:2016-07-19 08:23:06 | 来源:焦作日报 | 作者:陈作华 郝 军

  

  权菊先在展示自己的文章。 陈作华 摄

  豫网一个从胸部以下没有知觉的瘫痪女子,不仅能做饭、洗衣、使用缝纫机,还能从事饲料加工、家庭饲养,成为洛阳市吉利区养牛大户。同时,她还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两次获得全国残疾人征文一等奖,成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中为数不多的残疾人会员。

  从豆蔻年华到人生梦碎,从悲观绝望到奋力求生,从卧床不起到生活自立,从文学创作到养牛致富……她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梦魇,拥有怎样的心路历程?近日,本报记者走近原籍我市孟州的女强人权菊先,看她如何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强者。

  天降厄运

  瘫痪患者,只能终生被人照顾吗?初夏时节,记者在洛阳市吉利区白坡村看到,一位50多岁的瘫痪农妇,不仅能够生活自理,而且可以洗衣、做饭、带孩子、照料患病老人,还能从事饲料加工、家庭饲养。

  权菊先,不向命运低头,终于挣脱身体残疾的缧绁,走出了自立自强之路,演绎出别样的人生风景。

  1960年冬的一个清晨,权菊先降生在孟州西部一个小村庄。然而,她还没有学会叫“妈妈”,生母便撒手人寰。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父亲无力抚养5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便把不满1岁的小菊先送给了别人。

  养父母是现属洛阳市吉利区的普通农民。他们对这个收养的孩子视如己出,小菊先也乖巧懂事,平日里主动为养父母分担家务。但是,当权菊先长到17岁时,一场厄运不期而至。

  1977年,腊八节当天,天空飘起雪花。这一天权菊先从几公里外的学校回到家里,看到有一盆脏衣服,便抱起盆向村里的水井走去。水井旁泥泞一片,权菊先看到附近有一堆玉米秸秆,便想取一些垫在脚下。就在她走上前去扯拽秸秆的时候,脚下突然一空,人就不见了。

  原来,那堆秸秆下面是一口近50米深的枯井。

  整整40天后,权菊先从医院里苏醒过来。命是保住了,但全身6处骨折,尤其是腰椎第一、二节粉碎性骨折,造成胸部以下失去知觉。一纸瘫痪的出院证明,宣布了这个花季少女从此跌入命运的深渊。

  农家院子里的一口窑洞,成了权菊先的全部世界。日出日落、春去秋来,权菊先在床上挨过了一个又一个白天黑夜。苦闷、绝望笼罩在她的内心,她想到了死,以此解脱这无尽的痛苦。一天,她以缝补衣服为借口,向养母要了一把剪刀。就在她把剪刀割向血管的那一刻,一只小麻雀飞进了窑洞。小麻雀一时出不去,叽叽喳喳直叫。老麻雀听到后,也在窑洞外大声叫唤,还把窗户撞得直响。

  麻雀的叫声,刺痛了她的心:“养父母把我养到17岁,我就这么以死报答吗?我虽然走不了路,可还有手呀。要是这样结束自己的人生,就是世界上最不孝的人!”

  困境求生

  “既然要活下去,就要活出个样子!”权菊先试图走出门外。可上世纪70年代,农村还没有轮椅。她经过长期摸索锻炼,学会了使用双拐。再后来,她两腋夹住双拐,用手按住小椅子的椅背,形成一个稳定支点,多个支点一起用力,双脚就能离地一寸多高,这时再用胯部带着双腿往前一甩,整个身体就能往前挪动一点儿。

  挪动的距离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她学会了“走”路!后来,她又学会了蒸馍、做饭、洗衣服。再后来,她学会了用缝纫机刺绣、做花。

  权菊先试图多学几种生活技能。她把家里的旧电表、旧收音机等拿来拆了,想学家电修理技术;后来又去学针灸,用银针把自己身上扎得青一块、紫一块。可是,这两门技术都把她挡在了门外。就在学艺连续受挫之后,她又开始敲响了文学的大门。

  在她受伤第九年的某一天,有人给她带来一本报道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文集《自强者笔记》。这是权菊先告别校园后读到的第一本书,其中一篇题为《死神的克星》的文章深深地打动了她。读着读着,权菊先泪如雨下,作者与自己的命运何其相似,而作者与命运抗争的顽强意志更是激励了她。

  心潮澎湃之余,她给作者写了一封长信,介绍了自己的遭遇,讲述了心灵的挣扎,并询问自己能否向他学习写作。由于没有作者的联系方式,她把这封信寄到了这本书的出版社。没想到,一周后她接到了出版社的回信。信上说,整个编辑部都被她的事迹感动了,大家认为她身处偏僻乡村,家庭条件不好,但这些反而能激励她克服身体残疾做许多家务,都称赞她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孩,同时还告诉她,编辑部已把她的信转交到《死神的克星》的作者史铁生手中。

  不久,她接到了史铁生先生的回信。史铁生鼓励她勇敢面对生活,并介绍了自己的写作经验,由此二人书信不断,成了不曾谋面的知音。后来,《北京书讯报》将二人的书信在头版刊登,在全国引起轰动,上百家报刊纷纷转载。

  然而,写作并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权菊先是“文革”时期上的学,文化底子差。为提高语文水平,她开始学习起文学知识,找来邻居孩子用过的语文课本,让养母把糊墙的旧报纸撕下来,夜以继日地阅读。

  由于腰椎严重骨折,权菊先写东西时只能在床上,用双肘把身体支起来进行写作,由于胸部以下用不上劲儿,不大一会儿她就双肩酸困。而当她习惯之后,肘关节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眼睛也熬成了高度近视。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作品先后在《中国残疾人》《老人春秋》《洛阳晚报》等报刊发表。近年来,她共计发表文学作品80余篇,其中《今生,我是编导》《珍爱自我》两篇散文获全国残疾人征文比赛一等奖。2007年,她成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艰苦创业

  22岁那年,有人来提亲了。男的是本村人,比她大9岁,憨厚老实,勤快肯干。成婚1年后,她竟然生出一个胖小子。几年后,她又生了一个乖巧伶俐的女儿。

  丈夫成家前与父亲相依为生,权菊先就叫老人也搬过来一块儿住。两家合成一家,生活上互相照料,直到公爹患病去世。两家人在一起生活了10年,竟没有发生过一次不愉快的事。

  多年来,权家主要靠承包别人的两亩责任田粜点儿粮食维持生活。后来,

  随着老人年龄渐高、孩子上学花销大,仅凭丈夫起早贪黑在土里刨食已满足不了日常开销。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权菊先摇着轮椅走街串巷卖小商品、收购农产品,并通过加工衣服、办托儿所增加收入。

  2002年的一天,一个远房亲戚看望她时,说起了自己养牛致富的事情。权菊先当时就向亲戚打听养牛的门道。亲戚走后,她立刻摇着轮椅到三四公里外的洛阳市吉利区新华书店买了好几本关于肉牛饲养知识的书,回来一本本地“硬啃”。同时,她还四处拜师求经。

  听到她要养牛,养父母一致反对:“你这个傻闺女呀,多少身体健全、头脑精明的人都没把牛养好,你咋会行?”但权菊先这回耍上了“牛脾气”,她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又去找亲戚朋友借了6000元钱,买来6头小牛犊,搞起了肉牛饲养。

  为了节省饲料钱,善动脑子的权菊先购买了粉碎机、打麦机、脱粒机等机械,免费为乡亲打麦打豆,不收取任何费用,只图人家把秸秆留给她。而她把这些秸秆进行精加工,配成各种饲料,再出售给养猪、牛、兔的饲养户。就这样,在养牛的同时,她又开辟了新的经营渠道。

  如今,权菊先家已盖起一幢将近200平方米的小楼,家里彩电、冰箱、电脑、浴霸、地暖等应有尽有,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农用三轮车等交通工具也一应俱全。

  “我感觉跟健全人没啥两样。是信念撑起了我的天空。我写过一篇散文,标题是《今生,我是编导》,这就是我对自己人生的概括。”权菊先说。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