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前民工拍照的人 □刘宇
时间:2020-09-25 07:43:15 |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

  10多年了,每到节假日,人们常会看到一个背着摄影包、扛着三脚架的人,行走在豫鲁苏皖淮海战役故地,寻找、拍摄当年的淮海战役支前民工。他,就是永城市的摄影爱好者王勇。

  王勇拍摄淮海战役支前民工始于2008年。那一年,是淮海战役胜利60周年纪念。偶然的一次,喜欢摄影的王勇发现当年参加支前的民工,年纪最轻的也已近80岁。“都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支前民工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

  王勇陷入了沉思。随后的日子,他开始关注那些默默生活在豫鲁苏皖交界大平原上的淮海战役支前民工,“他们很多人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生活,可那一段历史却铭记在他们心中。”

  王勇四处寻找,对他们进行采访和拍照,“最初我也就是想办一个支前民工摄影展,让人们通过镜头记住这些为淮海战役胜利做出过贡献的普通人。”但他很快发现,他采访和拍摄的数百名支前民工,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在睢县,王勇采访过这样一对老夫妇: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我军向驻守碾庄的国民党军队发起攻击时,丈夫上前线送弹药和军粮,妻子在后方为部队做军鞋、摊煎饼……

  在民权县,一个20出头的民工牵着驴,累了就在路边歇会儿,饿了就吃点红薯,渴了就喝点地上的雪水……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刚做的新鞋舍不得穿揣在怀里,赤着脚在雪地里走了50多公里赶到双堆集战场……“现在一遇阴天下雨,我的脚就疼。”当年的民工程祥庆回忆说:“有一次在战场上运送伤员,为了不让伤员受到二次伤害,飞机扫射时,民工们就赶紧用身体护住伤员,好几位老乡当场就被打死了。”

  同样感人的故事还发生在永城市演集镇汤继祥身上。他婚后第5天,村里几个年龄差不多大的小伙子支前时,他也主动报了名。

  妻子拉住他的手说:“就你积极!刚结婚,就不能在家多待两天?”汤继祥劝道:“解放军拼死拼活地为老百姓打国民党反动派,打地主恶霸,连命都丢掉了,咱分开几天又算得了什么?等全国解放了,天天都能过上好日子。”一连47天,汤继祥把“蜜月”丢在了战火纷飞的支前路上。

  采访中,王勇还搜集整理了大量已故支前民工的事迹材料,他一边为自己没能为他们拍一张照片遗憾,一边为他们的壮举感动。支前模范李春英就是其中的一个。

  李春英是永城市马桥村南街人,丈夫和长子参军后先后牺牲了。在淮海战役陈官庄歼灭战中,李春英积极组织妇女做军鞋、磨面粉,全力以赴支援前线。1950年,她又把刚满16岁的小儿子送上抗美援朝战场。1956年,李春英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革命老根据地人民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65年,她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当年,豫鲁苏皖人民提出了‘倾家荡产、支援前方’的豪迈口号,各地涌现出许多父子争着上前线、妻子送郎去前方的动人场面……当时,光是离开家到前线去的民工就有543万,战区的群众几乎全面动员起来了呀!”在拍摄中,支前民工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王勇心头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说:“我爷爷和外祖父也都是支前民工,我在小时候,常听他们讲支前的事。在淮海战役中,共产党用60万打败了国民党的80万,支前民工大军出动了88万辆小推车和30.5万副担架……”

  “他们的人数每年都在减少,用镜头留住最后的支前民工,也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眼下,王勇采访拍摄支前民工的活动仍在继续。他说:“我之所以下这么大的劲儿拍摄他们,就是想让人们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是战争中牺牲的很多人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