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箜篌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谈挖掘传承与传播的创新
时间:2020-05-27 10:30:34 | 来源:豫网-河南门户 | 作者:许言

  有一种艺术,摄人心魄,赏心悦目。有一种音乐,浪漫而灵动,律动着现代活泼的灵魂,温润如玉珠滚落,润心养心。

  在中牟县文化馆的箜篌演奏教室门外墙壁上,有一个长方形的题匾格外醒目,上面全文题录了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据说李贺在听到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李凭用箜篌演奏乐曲之后,甚感美妙,作诗赞美。其在所著的《李凭箜篌引》中这样写道:“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是李贺在听了箜篌演奏后对美妙音韵极尽言辞的赞美。

  无独有偶,诗人杨巨源听了李凭的演奏后也即兴赋诗《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诗人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淋漓尽致、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对箜篌演奏的乐曲的感受,这是有史以来关于音乐的记载中最高的评价。

  那么,箜篌到底是个怎样的乐器?它演奏出的音乐为何如此动听?如此倍受青睐?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中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浩如烟海的历史绘画文献资料中,如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和汉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互相影响的敦煌文明中,就有上千的彩绘和一些石雕等都记载了箜篌的兴盛和史实。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箜篌始于秦汉,隋唐时期箜篌发展处于鼎盛,而在明清时期逐渐衰败,直至传承断层并消失。

  传说,箜篌是由师延制造的,这是一位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在轩辕之世黄帝,为司乐之官,是中华民族第一位乐神宗祖。他演奏的技艺十分高绝,特别是抚一弦琴,刻地之为动。《中华民族1000个第一》中这样说:"黄帝乐师师延,始造九弦琴弹之,可引得百花争艳,万兽来朝。琴音激扬,地动山摇。琴音宛转,百鸟起舞。"这里的"九弦琴"就指箜篌。

  通过实地考察分析,郑州大学张诚教授认为,中国音乐鼻祖师延活动的地域,大致在河南的中部和北部。北宋初年《太平寰宇记》载,"箜篌城在中牟县东南20华里,昔师延在此造箜篌,以悦灵公"。"箜篌城",应该是古代集中制造箜篌这种乐器的城池。

  循着这个脉络,2020年初夏的一个早晨,笔者从中牟县城出发,沿雁鸣大道向南穿越陇海铁路立交再向东行驶大约12公里处,转过一个弯道,一架横卧的箜篌造型设计的迎宾拱门赫然横跨中刁路两侧,红色琴背上“中国箜篌古城”几个金色大字格外醒目,这个正在建设的东古城(箜篌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位于韩寺镇政府所在地的南侧的东古城村的村头儿,这个拥有3000多口人的村庄,距据河南省会郑州45公里,黄帝故里新郑市区25公里,距八朝古都开封城区也只有26公里,古代曾为京畿之地。这一带农民翻地打井,经常挖到古墓、拾到箭头等古物。村边有座古城遗址,遗址尚存三段夯土墙,相传是古代的"箜篌城"。郑州大学副教授陈隆文认为,东古城村一带,是上古时期圃田泽和萑苻泽相拥的一片高地,木秀竹茂,环境宜人,且离黄帝故里、商都郑州很近,这里有为宫廷制造箜篌等各种乐器、排练歌舞的先天条件。

  据县文物部门的同志介绍,中牟县对箜篌艺术和箜篌遗址的发掘传承工作起始于2017年12月,并对东古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项目成功申报《2018年郑州市生态保遗工程》。2018年3月28日,中牟东古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可行性专家研讨会召开。研讨会确定了公园主题定位、现有三段城墙保护、周边环境整治与箜篌文化宣传等内容。

  东古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规划占地面积108亩,是中牟县首座遗址类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完成后,将成为中牟首个集文物保护与展示、旅游休闲、文化教育、文艺演出、主题宣传为一体的多功能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将文物本体保护与中国箜篌文化发祥地、传承地相结合,将其打造成为全国箜篌文化爱好者圣地。同时,也将成为又一张展示中牟历史文化的“名片”。

  走进这个投资3000多万元正在发掘整理的东古城(箜篌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有一种被音乐元素浸染的扑面而来的气息。鼻祖师延抚琴的巨型雕塑泰然坐立公园中央,在其前方广场上,塑造了两排相对应的古代乐器,再向前,工人们正在用吊车对雕刻好的人文发展史的具有箜篌演绎特点的浮雕进行装裱。据文物所的同志介绍,这里最重要的工程要数古城墙的保护。这里现存城址南北长一千米,东西宽五百米,呈长方形。现仅存城墙西北角和东北角三段夯土墙。三段残留城墙夯窝清晰,夯土层结构明显。东北角现存城墙,面积最小,大致呈园柱状,东西长8.5米多,南北宽5.2米多,高约3米。西北角北段面积最大,北邻南干渠,南北长102米,东西宽25.6米多,高约10米,其上树木灌木繁茂,东部和北部墙壁陡峭,东面局部墙体崩溃脱落至地面;西北角西段东西长18.1米,南北宽12.8米,高8.2米,上有小树和杂草,北壁陡峭。专业的技术工人正在对这些古城墙实施保护性工程建设。站到距离这道古城墙不远的观景台上,可以看到这个遗址公园的建设已经基本成型,一个琴型的广场看上去更像一架横卧在草丛中巨大的箜篌。

  为把箜篌这门古老而又魅力的艺术传承下去,2018年3月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启动“寻找箜篌传承人”选拔活动,3月31日,中国箜篌领军人物鲁璐和她的箜篌团队,专程从北京赶到中牟县,参与选拔,全县近200名箜篌及音乐爱好者参加了选拔活动。鲁璐对箜篌传承人的选拔活动寄予厚望,她说:“中牟是箜篌的诞生地,有着悠久的音乐文化底蕴,中牟对箜篌这一有着千年历史古老乐器的重视,使我们看到了箜篌发展繁荣的美好前景,衷心祝愿中牟箜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希望所有参与选拔的箜篌爱好者,成为传承箜篌艺术的优秀人才,为箜篌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她鼓励大家热爱箜篌事业,当好箜篌传承人,让千年乐器绽放异彩。

  2018年5月27日,“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开幕。在论坛现场所设展演区和郑州旅游之夜推介会现场,鲁璐携中牟箜篌传承基地培养学员进行了箜篌文化首个独场独秀展演。优美的乐声,让现场来宾们陶醉于一个如痴如醉音乐之梦中,成为旅游城市展示会的一大亮点,向世界呈现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古典音乐盛宴,展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与灿烂,给各国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中牟箜篌走向世界;2018年8月3日,应台湾“闻韶轩”丝竹室内乐团之邀,在台中歌剧院内,鲁璐一行为整场音乐会献上二重奏《清明上河图》、独奏《箜篌引》、协奏《孔雀东南飞》三个惊艳完美的箜篌节目,引得台下掌声不息。鲁璐还与80人丝竹乐团完美配合,时而圆韵悠扬,时而雄浑高亢,天籁之音回味绵长,沁人肺腑。观众席上的台湾同胞,被传奇的“箜篌文化“深深吸引。接下来还举行了《箜篌前世与今生》系列专题讲座,为宝岛播撒更多普及“箜篌文化”的种子。【环球网】以《千年“箜篌文化”赴台交流展现特有魅力》为题作了报道:“随着历经2700余年的古老箜篌音在台湾响起,起源于河南中牟的“箜篌文化”近日受到台湾民众关注。中国箜篌领军人物、著名箜篌演奏家鲁璐一行受邀赴台讲述千年箜篌传统文化、展现箜篌艺术之美,以精神家园的呼唤增进台湾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作为“箜篌文化”形象公益大使的鲁璐,曾携箜篌亮相于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受到国际友人好评。”

  而把箜篌文化传播推向高光时刻的是一次空军宣传片的震撼发布。2019年9月3日0时,中国《空军发布》推出了励志宣传片《蓝天有我 感恩有您》。这部4分多钟的唯美宣传片展示了箜篌在大地上伴奏,战鹰在蓝天上空翱翔,展现新时代空军飞行员牢记初心使命、提高打赢能力的情怀和风采。人民日报、新华社同时发布:空军歼-20战机7机与中国箜篌同框首次亮相,昭示越来越多的“国字号”新型战机投入新时代练兵备战,高飞远航、守卫蓝天。10位来自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的85岁以上共和国老兵及来自中牟县的青少年学生应邀参观空军战机,共同感受强国兴军新成就。此后,这一励志宣传片受到央视及各大媒体持续关注。

  在这部超燃的宣传片中,最亮眼的则是30名中牟箜篌传承人合奏的《我和我的祖国》响彻蓝天的柔美场景。箜篌演员激情演奏,画面中的中牟“箜篌”大桥和箜篌演奏等与空军战机同框亮相,实现了古老艺术与现代军事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成为宣传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中牟箜篌由此也名扬全国海外。中牟箜篌以这种响亮的方式与中国空军歼—20同框亮相的确让人热血沸腾,中牟箜篌随战机一同翱翔蓝天,亮相世界!担任箜篌演奏领队的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成立说:“箜篌就像天空中飞翔的凤凰,就像我们空军战机飞翔在祖国的蓝天,守卫着我们的家园!”箜篌不仅跨越了两千多年的人文历史,也随着空军宣传片的发布穿越了时空,传遍了天界,这在中国音乐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我们的宣传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这种形式以后也不可能再有。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箜篌生态遗址公园建成后,如何去吸引人?如果有外地人慕名而来,而后又能让人看到些什么?能了解到多少有关箜篌的故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这都是需要我们在发掘建设打造过程当中深入思考的。我们要尽可能地拓展箜篌历史渊源的文化空间,更广泛地呈现其文化价值,让箜篌文化的影响不仅仅呈现地域价值,还要呈现中国的价值,世界的价值,这要成为我们的文化自信。

  具体到箜篌文化遗址公园,我们要深度挖掘箜篌的历史文化贡献,运用具体历史故事通过雕塑、小品和文化墙展示和抽象的两种表达方式发扬箜篌文化,把箜篌生态文化遗址公园打造成最值得为人所称道和留恋的地方。为适应新时代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园区与游人的互动,让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兴奋领略箜篌文化、醉心传承箜篌文化、乐于传播箜篌文化。一是展现箜篌文化。通过可追溯的历史见证物和艺术表现形式,强化和巩固箜篌古城遗址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二是体验箜篌文化。通过亲眼所见箜篌弹奏实景演出,欣赏心仪已久的箜篌美妙的音韵,重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优美旋律,让人陶醉其间;三是与箜篌交流。组织开展小型和个性体验活动,让人们接近箜篌,亲手弹拨一曲,亲身体验箜篌文化的魅力;四是传播箜篌文化。充分调动当地文学人士和外地文学大家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笔会、研讨会等形式开展箜篌文化交流,在媒体推荐刊发相关文章引起共鸣和争鸣,以此扩大影响;五是扩大开放吸引草根。提供适当活动空间,向市民广泛征集箜篌文化故事、传说,让箜篌文化活起来。六是举办箜篌文化艺术节。与大众零距离接触,面向国内外省内外开展箜篌文化交流弘扬活动,达到提升箜篌文化影响力,提高中牟箜篌遗址公园知名度,从而发挥箜篌文化的最大价值,使文化推广显示出强大内质,充满无限魅力。敬畏历史才能创造历史,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和嘱托,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在世界风云激荡变幻中夯实民族根基、增强文化自信,持续用文明的力量推动发展进步,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华章!

  东古城(箜篌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作为一个主题遗址公园进行打造,既有传统文化、又有现代元素。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深入地挖掘、脚踏实地地传承和多维度的宣传,箜篌音韵美,挖掘传承兴,箜篌古城一定会成为中牟名副其实的一张靓丽的历史文化名片。同时,我们也完全可以把箜篌遗址文化公园的打造与潘安园、牟山湿地公园、官渡古战场文化园等各个历史文化标记串珠成链,使其成为我们这个城市独有的文化符号,把我们这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多维的立体的有文化和灵魂的城市。

关键字:
豫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豫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豫网,未经豫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豫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游客请勾选
            
地址:郑州市经一路省政府四号楼 邮政编码:450000
联系电话:0371-55313503 联系邮箱:hnshw888@126.com
版权所有·豫网 Copygight © 2016 yuwang1.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公网安备 41010402002081号